2012年2月25日 星期六

派友卸妝

日式風情設計x文化x大師講座  專訪吳東龍


求學時念的是工業設計,自此便深深對日本設計文化著迷的吳東龍,要來華山1914文創園區開講囉!228連假四天,歡迎大小朋友來看《GeGeGe鬼太郎の妖怪樂園》,再與吳東龍共同掀開森山大道(Daidou Moriyama)和草間彌生(Yayoi Kusama)大師的神秘面紗,一起體驗日式、祭典和藝術的最高魅力。

派頭問: 可不可以跟華山粉絲談談,日本設計的魅力在哪? 到底是甚麼吸引你喜愛日本的設計風格? 不斷地去日本旅行呢?
吳東龍答: 我在念書時就發覺自己和日本的風格很match。東京是個美妙的神奇之都,它擁有世界上最新、最前衛的設計消息,是藝文創意的集散地;但又不失本,仍保持京阪神和奈良源源供給的傳統養分,如寺廟和工藝等。簡單來說,我最喜歡的就是日本精神的氛圍營造。迄今我在日本待的時間,已快超過兩年了,可謂是實實在在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居民,遠超過旅行的意義。

派頭問: 所謂氛圍的營造,是指像近期進軍台灣的MUJI無印良品和UNIQLO、那種我們一般想像的極簡風格嗎?
吳東龍答: 是也不是,應該說我更在意背後的思維。簡單的一件文具成品,是設計者思考消費者的使用行為,放進很多心意才創作出來的。日式氛圍注重整體協調性與調和感。不是做完而已、是要做好,創造出讓人感動的驚喜。
舉另一個例子,大家對日本的多禮、或超多層的禮盒包裝也有很深刻的印象吧,那些跟極簡不太一樣,但一層層都是送禮者的心意。也就因為秉持著以人為主題、對使用者的關心,才出現像MUJI文具、或一層又一層的禮盒。這些都是表達心意,傳達人與人幸福的表現。

派頭問: 這些豐富、深層又細膩的思維,也可以從森山大道和草間彌生兩位大師的作品中,感覺得出來嗎?
吳東龍答: 當然,草間大家覺得他是怪婆婆,但有沒有想過她已經70幾歲了,還要克服體力的生理限制,保持熱情、親力親為地不斷創作出大型作品。或是森山,看他攝影作品的成果之外,我會更鼓勵大家去體會他創作的過程與態度,不要因社會一般現存的思考誤解,就停住了。這種非切面的了解,才能有更整體性、更完整的藝術體會。

派頭問:  文字工作者、平面設計、工業設計、攝影家、出版業等,你在文創設計界一路走來,可不可以分享自己心態的轉變? 自己根本最喜歡做的事又是甚麼?
吳東龍答: 其實我是在嘗試不同方式的創作設計;但對美好事物的初衷是一樣的。這些轉換,只是我對不同媒材的學習與經驗,期許自己是非單一角度的學習。唯有自己親身走過,才知道困難點在哪。第二個問題好難回答(),對我而言很難界定哪個是最好的,如果一定要選,我應該會挑平面設計,因為這是相對來說自由度高、收益效果也好的選擇;受到的環境限制會比較小。

派頭問:  這跟你現在成立「東喜工作室」的路途是一致的嗎? 未來的計畫可以跟華山分享一下嗎?
吳東龍答: 我一直在思考,未來要如何成為更核心的角色、發展出更有趣的工作型態,那可能是現在的職業類別都無法界定的。身為一名設計者,應該要擁有對使用者的關心和需求。這對台灣文創日後的發展,也是很重要的一環。東喜是我沿路慢慢採集、發展出來的工作室,原本是以出版為主。2011年我更發起了「地下連雲企業社」,與不同設計領域的朋友串連,以講座、工作坊、讀書會或放映會等活動,形成創意聚落已影響更多人。

派頭問: 很好奇的是,像你這樣的一名設計工作者,一定需要大量的新知和消息,你平常是如何蒐集整理這些東西呢?
吳東龍答: 哈,其實我有一點資訊焦慮症。這些東西單靠電視、平面或電子已經很難滿足我了,現在反而會選擇雜誌或影片,先主動立一個目標,再進行蒐集訊息。我不喜歡被動地被餵養資訊,書籍和影片都是已整理過的扎實資訊。
另外,我也喜歡和不同的人討論和分享,吸取不同的見解,最後在自己思考整理。電視節目還是會看啦,不過那是單純的娛樂享受或時事的了解。

日本風大師吳東龍 2012現在最想要的TOP10

1.        捕捉細節的Cannon數位相機
2.        充滿書本和雜誌的書店
3.        造訪、住宿自然風情的旅店
4.        能感受到設計師用心與幸福感的座椅
5.        柳宗裡的茶壺
6.        Dyson的吸塵器
7.        在生活和工作環境中擺設植物
8.        日本Peach航空的機票,享受粉桃的機艙
9.        硬碟
10.     在日本東京的住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