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4日 星期日


派友卸妝

新台灣壁畫隊博覽會   專訪蔣耀賢


2012新台灣壁畫隊博覽會在華山紅磚區帶來《魚刺客與同在南島的兄弟姐妹們》畫展,策展人蔣耀賢是創作人,也是空間保存運動的營運者。在2000年退伍後,便加入壁畫隊、開始交出自己的繪畫作品;也在台灣高雄致力於糖廠的舊空間活化。希望藉由像台北華山、像高雄糖廠這樣的平台,探討藝術創作的已知和未知。撇開高科技,深信徒手創作是最直接的語言。希望呈現台灣南端(南島),這樣一個充滿多元文化力量的地方,(原住民、國際、在地等),豐富多樣的美麗。

派頭問: 請跟華山讀者聊聊「新台灣壁畫隊」的成立淵源、命名來由?
蔣耀賢答:2001年橋仔頭糖廠藝術村成立以來,我們即與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思考台灣當代藝術的可能性。2008年我們共同承租原橋仔頭糖廠招待所空間自力修復,名為「白屋,1901招待所花園」。2010年李俊賢與李俊陽二位畫家發起以透過壁畫的方式,來探討台灣繪畫圖像的多元性與可能性,所以發起「新台灣壁畫隊」,利用現代慣用的48版與木桁架蓋了一間白屋,邀請60位藝術家到白屋現地創作,我們統稱此活動為「蓋白屋」。
「新」當然是指一種前所未有的狀態,「台灣」則是我們居住的島嶼所在地,原欲稱之為「新寶島壁畫隊」,因「新台灣壁畫隊」簡稱則為「新台壁」,故大家欣然同意。 

派頭問: 對台灣視覺藝術創作未來的期待。
蔣耀賢答:認識島嶼,學會生活,相信土地,相信自我。

派頭問:請挑幾位參展的藝術家,特別介紹和分享。
蔣耀賢答:新台壁目前共有125名創作者,這次來華山的有48位、共70幾幅大型作品。推薦的話,當然會以兩位發起人前高雄美術館館長李俊賢及畫家李俊陽為最優先。但我們每位的創作者個性都很鮮明、不需要也不能被同一個主題限制住。我邀請他們時,都希望他們能表現自己、最擅長的、最關注的;面對自己得藝術創作是最難的。所以來看展的觀眾,一開始可能覺得很難進入,但我就是希望用這個畫展,呈現當代視覺藝術的不同語言,特別展現南島多元、可能、和相互並容性。

魚刺客聚會,右起商毓芳蔣耀賢李俊陽李俊賢等人

派頭問: 關於「台灣移地創作計畫」,名字聽起來很有趣,實際運作和推廣,可否簡單分享呢?
蔣耀賢答:2010年在高雄完成新台灣壁畫隊「蓋白屋」計畫,我們稱之為「母型」。
2011年開始,我們將「蓋白屋」搬到台北、台西(雲林)、台東,完成台灣南北西東的創作交流,即為「台灣移地創作計畫」。以蓋白屋結構為創作空間,將其拆解搬運到異地重構,邀請在地藝術家共同創作。正如廟會繞境模式,同時在每個地方共同建構一座不同的視覺空間。
2012年我們將在311日至18日到埔里紙教堂、進行台灣最後一場移地創作計畫,稱之為「台灣之心移地創作計畫」,也為我們今年前往日本國際移地創作計畫暖身與募款。是為台灣當代視覺藝術與國際對話的方式。

派頭問:也可以談談新台壁的「下鄉計畫」嗎?
蔣耀賢答:下鄉計畫是思考藝術社會性的核心工作,我們認為在真實的社會空間創作是必要的, 因為真實的美學建立在生活當中。而社區,特別是傳統的聚落社區累積了人文發展的軌跡,相較於一般封閉性展覽,社區更直接展現與我們的生活關連。真實的美學若無能在生活場域生根,則將只是櫥窗的展示品或奢侈的消費品。

下鄉計畫中,除壁畫創作之外,還包括環境景觀的整理、以及社區組織的合作關係。我們認為視覺藝術與真實的生活空間是不可分割的,所以我們依社區既有聚落的空間條件、從事環境與景觀的美學工作,最關鍵的是整個過程。

例如: 如何與在地組織形成良性的互動?因為在地生活者才是維護、感知以及觀賞認同的主角,壁畫隊則藉此貼近土地與生活,將社區的文化累積具象化、成為視覺創作元素與符號,同時也回饋為社區的文化資本、和未來深化視覺特色的可能性。

未來,我們希望藉此深入台灣各個可以的社區,從真實的生活底層發掘屬於台灣的庶民美學,進而才有機會正視台灣的視覺文化課題。舉例來說,我們經常覺得台灣的人造物,包括招牌、街道、建築很醜,一心想要引進最先端的、最流行的,最發錢的國際樣式,以表現我們的時尚和能力,但是我們太容易忽略生活的場域才是美感和美學的起點。是故,下鄉計畫可說是新台灣壁畫隊真正的核心價值呈現,也將是我們的長期工作與志業。

派頭問:可以說明一下,發起人李俊賢所創辦的「魚刺客」,是餐廳?是聚會?到底內容為何?
蔣耀賢答:「魚刺客」的由來,是李俊賢擔任高雄美術館館長期間、招待國際往來藝術家與在地藝術家談藝論道的魚翅羹 小店,位十全路邊。是一間頗具在地特色的小吃店,食物亦新鮮味美。對於國際友人,李俊賢以為應以具在地特色的空間與料理招待,而非以高級無風格的場所表現氣濶;對在地藝術家這裡也成為一個群聚往來的場所,即便老板收攤亦會熱情招待飯菜以供下酒,有時經常聊至三更半夜,逐漸成為高雄最具批判也最具能量的文化論壇空間。
加上李俊賢邀請高雄地區年輕藝術家自名為「魚刺客」,所以「魚刺客」便成為即是往來「魚翅羹」的核心朋友互稱。同時「魚刺」也帶點批判意象,要強調的是我們在「魚翅羹」從來不吃「魚翅羹」,只吃「肉羹」和各式小菜,加上李俊賢最愛的金牌啤酒,消費很常民,享受很在地。

派頭問:新台壁遴選高雄「駁二藝術特區」、台北「華山1914文創園區」、台南「白鷺灣Art space」、南投「紙教堂」等四地的展出理由。
蔣耀賢答:2010年新台灣壁畫隊「蓋白屋」的藝術家來自全台灣,2011年我們到全台灣移地創作,所以我們希望這個概念能夠在島嶼遍地開花,同時也視同城市游擊,所以選擇在台中南具有獨特代表性的空間,配合四個不同的主題和藝術行動訴求,做為新一階段交陪的展開。
  • 「駁二藝術特區」算是南台灣的國際窗口,同時也是我們在地的代表性空間,畢竟它叫「藝術特區」,我們想要談談我們相信的「藝術」是什麼!
  • 台北「華山1914文創園區」無疑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替代性空間與產業遺址轉移工程,更是台灣的首善之都,自然是我們城市遊擊,中階認同的主要標的物。
  • 至於台南是台灣近代文明的首都,「白鷺灣Art space」擁有最美麗的建築空間,同時也是我們下鄉計畫的合作基地,府都建設代表著府城當代建築的文化底蘊所表現出來的踏實和文化認同,是我們整體計畫回相土地的出發點。
  • 南投「紙教堂」則是我們前往日本移地創作計畫的熱身場所與見學園區,紙教堂不僅是災難重建與生態地域治理的典範,同時更是島嶼永續生存與人性愛與互助的象徵,我們將藉由這個地點做為國際連結起點。 


派頭問:新台灣壁畫隊展覽至今的回響,請經驗分享。
蔣耀賢答:我們得到無數朋友的支持,也看到藝術家對土地的真誠和創作能量。除了這些如人飲水的感動外,新台壁也獲得不少媒體的報導和在地居民的支持,特別是我們每次移地創作,更有來自各在地朋友的陪伴,所以我們才得以在沒有官方支持和企業贊助的前提下,發了一個大願,做一場美夢,完成這看似不可能的任務,並持續向前。 

【TOP10】現在,2012此時此刻,耀賢最想要做、最想要買、最想要完成的10件事/物。

  1. 一覺睡到飽,起來可以好好喝一杯咖啡,都不要有人打電話吵我
  2. 2012的展覽順利推動到日本
  3. 繼續開啟、完成下鄉計畫
  4. 台灣文創的發展,能有更好的環境和條件
  5. 做很簡單的事、卻能讓台灣變更好。像在白屋植樹、在大樹下喝茶、與友人聊天,很簡單的幸福
  6. 有完整的一段時間可以專心創作、不要太忙
  7. 旅居歐洲的每個小鎮一年
  8. 整套完備的畫作用具
  9. 還清債務
  10. 舒服、充滿油畫顏料香味的創作空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